首頁 » 姓名測試 » 姓名大全 » 兔寶寶怎么起名好

兔寶寶怎么起名好

兔寶寶怎么起名好

兔子是很可愛的動物,在十二生肖中最為惹人喜愛。你看它那雪白的身軀,怪模怪樣的兔唇,加上兩隻長耳朵,一雙紅眼睛,樣子非常可愛。尤其是小朋友,看見兔子就會特別興奮,總會邊玩邊唱:“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

有人說,兔子是天生的紅眼病,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看見別人好過自己心裡就妒忌。錯!它不是妒忌,是看見別人蠢,那種愚不可及的熊樣,急得眼睛冒火哩。君不見狡兔三窟嗎?在殘酷無情的動物界,沒有尖牙利爪自衛的兔子有這種生存智慧,我們就知道兔子有多聰明了。兔寶寶怎么起名好

兔寶寶怎么起名好,有人又說,“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更錯!兔子的一條短尾巴,正是體現它的聰明之處。試想一想,如果兔子老是翹起一條長長的尾巴,得意忘形,就跟樹大招風一樣,那不成為別人的免費午餐才怪呢!兔子長成短尾巴,目的是為了方便夾起來,兔寶寶怎么起名好平時總是夾著尾巴做人做事,正合《易經》說的“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訓誡。你說,兔子是不是很聰明?說不定它的前世曾經學過《易經》呢。

為什麼兔死狐悲呢?兔子死了跟狐狸有什麼關係?狐狸為什麼會悲痛欲絕?它為什麼要悲痛欲絕?誰見過鼠死狐悲或是豬死狐悲?很明顯,狡猾者如狐狸,在聰明的兔子面前亦感到自愧不如,是在惺惺相惜啊!世界上最可悲的事,莫過於高山流水沒知音,沒有知音者最為孤獨,狐狸可不悲夫?

人們常常用守株待兔指出某些人企圖不經過努力就想成功,比喻其人死守經驗,墨守成規而不知變通。換言之,守株待兔的行為是最愚蠢的,哪有聰明的兔子老是冒冒失失地往大樹撞呢,那個守株待兔的農夫不餓死才怪!你說對不對?

下面談談兔寶寶的性格特徵

特性:機智、謹慎、技巧、長壽、德行、野心;

缺點:秘密、業餘、憂鬱、自炫、複雜、過於拘謹;

肖兔者優雅的氣息,使其很容易被人認出。肖兔者從不令人厭倦,他們對歷史、藝術、音樂、戲劇、舞蹈、美食等等都有興趣,從不厭煩友伴的談話與討論。肖兔者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真正的興趣,他們不會盛裝參加重要表演的首演,他們寧可遠離人群。兔寶寶怎么起名好他們不參加首演,而選擇留在其布置簡樸的家中,聽音響完美的錄音轉播。肖兔者避開所有的衝突,他們喜歡和平安靜,避免嘈雜喧譁,他們推拒任何會引起風暴的情況與關係。你可以去嘲弄挑逗一位肖兔者,但你很少會獲得什麼反應。

兔寶寶怎么起名好的流程

a、首先根據寶寶出生的年月日時推算出八字

b、排出流年運勢和四柱神煞

c、用起名寶典五格剖象法制定起名方案

d、五格要吉利,三才要通順,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定大小:名字有大小,大了命主抗不住,招災,小了浪費耽誤了命主的好命;

2.選用神:完善五行搭配;

3.分文武:文命取文、武命取武,不可亂套;

4.辨粗細:豪放之人用宏偉之名,細膩之人用靜雅之名;

5.看地位:位高之人用壯大卦象,位平之人用福運卦象;

6.找吉凶:找出災煞,用卦象抗之化解;

7.配字型:根據命主姓氏結構搭配好字型,上下、左右、獨體、繁簡等;

8.挑發音:第三字一定要挑開口的上音;

9.對字意:查命主生平、選詩情畫意文字為佳;

趣味小知識:古代命名禮

兔寶寶怎么起名好摘自完顏紹元《中國姓名文化 趙錢孫李》供讀者參考。

根據《禮記·內則》介紹,命名禮儀是一個複雜但頗有條理的過程:孩子出生後三個月內,父親不入產房,惟經常使人慰問,顯示對妻兒的關心。三個月後,命名禮擇日舉行,家庭中有頭面的婦女如祖母、伯母、叔母等,以及父親已為孩子請好的老師(或保姆)都來參加。當日,母親先行沐浴更衣,孩子也剪去胎髮,並留一部分挽一對角兒。禮儀開始時,母親抱子(女)出房,當楣東立,輩份最尊的婦人先看嬰兒,並喊著做母親者的姓氏說:“某某氏,今天要讓孩子拜見父親了。”當父親的應答道:“我一定要好好教養他,使他守禮循善。”然後,父親走上前去,握過小孩的右手,給其以慈愛的笑容並逗戲,百日左右的小孩,往往會以嘻笑咿啞和手舞足蹈相回報,從而給莊重的禮儀增添了融洽歡欣的氣氛。

接著,最關鍵的程式開始了。做父親的在根據孩子的出生時日、體形相貌等各種條件進行綜合參酌後,要當場宣布給孩子的命名(亦有事先擬定的)。說出命名後,母親立刻應答,略謂一定謹記夫言,教兒成德。然後,她把孩子交給老師或保姆。對方抱過嬰兒後,即依尊卑長幼的順序,把小孩剛獲得的“名”一一向參加禮儀者宣告。祝賀聲中,人之初,“名”得立矣。

命名禮的尾聲,是告祖先告宰閭,這兩道程式都由父親唱主角。告祖先使新生兒之名獲得家族內部的認可,告宰閭則為存檔,其式為“某年某月某日某生”,由“閭史書為二,其一藏諸閭府,其一獻諸州史”(《禮記·內則》)。從此,如不發生更名情況,命名禮上所給予的這一特稱,將隨伴擔當者終生乃至永遠;在其有生之日,它的表現方式(如名貼、印章、證件等)有時竟比其本身更具有證明效驗(這種現象,迄今仍在銀行、郵局等機構內行之有效),而在其身後,除了“爾曹身與名俱滅”外,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的故事,不也比比皆是嗎?這就難怪古人對於命名之禮,要如此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