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姓名測試 » 姓名知識 » 姓名搭配和諧

姓名搭配和諧

人名作為個人代號的一部分,儘管也可以單獨使用,但通常的情況下是與家族的名稱“姓”放在一起使用的,並與之組成“姓名”這一固定形式。因此,在我們為孩子起名時,所要考慮的不僅僅只是名字,而且還要關注它與姓氏的關係,以便起出一個與姓氏搭配適當的名字。故而,起名時注意與姓氏的關係,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個起名原則。其實,在起名時不注意與姓氏的關係,以致起出的名字與姓氏搭配不和諧,其教訓從古到今都有,所造成的後果也是多方面的。在此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我國一直以來都廣泛存在的同姓名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名字與姓氏搭配不當所造成的後果之一。當然,如果追本求源,也會發現我國的同名現象出現很早。在上古時期,漢字還不如現在這么多,特別是可用作人名的漢字較少,也就使在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出現重名現象不可避免。以漢字“衡”為例,它的本義是指馬車轅頭上的橫木,後來引申指秤桿、桿。由於具有衡量、平衡之義,因此也多被用作人名。據研究,我國自漢代以來使用“衡”字作人名的人很多,其中影響較大的名人也不少。

如東漢時有科學家張衡和隱士衛衡,三國孫吳有大臣李衡,北魏有大臣崔衡,唐代有詩人楊衡,宋朝有大臣葉衡、元衡和學者黃衡、劉衡,明朝有文學家王衡、書畫家夏衡和大臣孫衡、朱衡、學者殷衡、包衡、韓衡、陳衡;清代有詩人顧衡、文學家蔣衡、畫家馬衡,近現代僅文學一個領域就有王衡(王魯彥)、杜衡(戴克崇)、林學衡(林庚白)、俞銘衡(俞平伯)等人,其他領域和普通百姓中用“衡”作名字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此外,像“衡”一樣常被用作名字的漢字還有文、平、明、和、忠、昌、世、義、榮、康、德等。至於姓名完全相同的情況,古往今來更是史不絕書。僅 《 古今同姓名大辭典 》 一書所記,先秦至20 世紀30 年代以前就有56700 人同姓名,其數量之多實在驚人。根據書中的記載,僅王姓就有叫王充的2 人,王丹的3 人,王元4 人,王商5 人,王安6 人,王成7 人,王立8 人,王建9 人,王質10 人,王浩11 人,王順12 人,王遇13 人,王鳳14 人,王震巧人,王褒16 人,王正17 人,王臣18 人,王通19 人,王清20 人,王輔21 人,王綸22 人,王欽23 人,王鑑24 人,王達25 人,王謙26 人,王鼎27 人,王綱28 人,王信29 人,王英31 人,王俊40 人,王佐71 人。這些都是見於記載的人名,至於那些名不見經傳的人,無疑要比這些多得多。當然,起名同姓名現象不僅過去有,現在更為常見。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起名重名困擾著很多人。據南方的一家報紙報導,上海市松江區的一位姓秦的先生曾突然收到法院的傳票,是一位姓胡的人起訴他借款兩萬元未還。秦某覺得莫名其妙,因為他根本不認識胡某這個人。

開庭當日,秦某發現法官並沒有準時開庭,而是在給原告辦理撤訴申請。原來,在起訴前,胡某曾到當地派出所調取債務人的身份資料,因為只說了一個姓名,民警便為他抽取了秦某的資料。而胡某一時疏忽,見村名和姓名沒錯,就調取了秦某的“常住人口登記表”並提交法院。後來他發現告錯了對象,向他借錢的人和秦某同名同姓,又正巧住在同一個村里。秦某當場向法官提出,要求胡某予以賠償。法官當即和胡某進行協調,最終胡某作出了適當補償。另外,還有報導說,一個叫李偉的人在離家很遠的某市犯了案,然後又逃回原籍。後來,當地公安機關根據民眾舉報和掌握的線索知道了他的名字和所在的城市,派人到他所在的地方進一步了解線索,並打算在證據確鑿時把他捉拿歸案。但當負責辦案的民警到他所在城市調查時,發現該市有匕千個與他的名字一模一樣的人,頓時傻了眼,只得把情況向領導匯報,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他,但錯過了破案的最佳時間。上述兩個事例都是意想不到的麻煩,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兩個一模一樣的名字時可能還不以為然,但如果你是上述事例中的辦案民警,面對卜千個與逃犯相同的名字時,那感覺一定是觸目驚心的。

其實,生活中重名的人何止李偉一個?以同名人數最多的名字為例,過去習慣上說人數最多的名字是王濤,近年又流傳說是劉波,其實根據我國現有人口的戶籍資料統計,人數最多的姓名是王偉,全國有26 萬多人,其次是王芳、王秀英、李秀英、張秀英、劉偉、張敏、李靜、王靜、張麗等、在這一資料中,叫王濤、劉波的人都不到10 萬,排在人數最多姓名的30 位以後,在他們之前還有李強、王麗、張靜、王勇、李偉、張勇、李軍、劉洋、王軍、李傑、張偉、張軍、王剛、劉勇、李剛、王玉蘭、王丹、陳秀英、張英等名字,其中超過20 萬人的名字有王偉、王芳、王秀英、李秀英、張秀英、劉偉、張敏、李靜、王靜、張麗、李強、王麗、張靜等,超過10 萬人的名字還有王勇、李偉、張勇、李軍、劉洋、王軍、李傑、張偉、張軍、王剛、劉勇、李剛、王玉蘭、王丹、陳秀英、張英等。此外,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網民已有四億多,其中相當一部分使用網路中的虛擬名字。從此前公布的統計結果看,網路中虛擬名字人數最多的是劉波、李剛、李海、張勇、王軍、王勇、張偉、劉偉、王偉、李偉等。如果把這些名字與生活中實際使用的名字進行比較,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性別單一,僅從名字上看幾乎都屬於男性;其次,排名不同,除劉偉、王偉兩個名字進人戶籍中的十大姓名外其餘都不是.

並巨排名也很不一致。在這種排名中,除排名第一的劉波被擠出戶籍中名字前30 位以外,排名第八的劉偉上升一到第六位,第九的王偉上升到第一位,其餘7 個名字都不同程度地下滑。具體情況是全國有劉波99356 人,李剛137266 人,李海33858 人.張勇187494 人,王軍179790 人,王勇188380 人,張偉164169 人,劉偉220207 人,王偉262379 人,李偉188380 人。根據戶籍人數多寡,這十個名字的排名應該是王偉、劉偉、王勇、李偉、張勇、王軍、張偉、李剛、劉波、李海,也證明了這些網名具有虛擬性的特點。目前有人說這十個名字是“中國十大最俗名字”,由_L 可見並非盡然。面對我國目前存在的同姓名現象,曾有人發出“同名成災”的呼籲。對於這種呼籲,我們不管它是不是有些言過其實,但同姓名的人較多畢竟是事實,我國也是一個重名率很高的國家。至於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因為是同名同姓,也就是說原因至少來自名字和姓氏兩個方面,其中與名字有關者無疑是由人們的起名不當所引起,而與姓氏有關的原因則要相對複雜一些,主要是因為大姓人口太多的緣故。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的人口已超過13 億,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膨脹,各姓人日的懸殊變得越來越明顯,特別像張、王、李、趙等大姓人口 又過於集中,甚至還有逐步加大的趨勢。據研究,我國今天使用的姓氏只有4000 多個,其中將近85 %的人只使用100 多個姓氏。在北京,全市1000 多萬人中超過1 / 3 的人只使用王、李、張、劉4 個姓氏。由於大姓人口太多,各個姓氏實際上也構成了一個個規模不等的同姓群體。在各個群體中,人們不僅使用共同的姓氏,而巨也用相同的習慣在有限的漢字中選取名字,從而造成同姓名現象。當然,我國現在之所以重名太多,也有起名不當所造成的原因。我們僅從以上所舉的重名例子中便可以發現,我國各地目前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幾乎都是那些只有一個字的單名,為了加以改變,一些姓名學家和社會學家建議人們起名時至少要起一個雙名,或者起兩字以上的名字,而不要像現在的許多人那樣喜歡起單名,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重名的機會。

一些主要城市的戶籍管理部門,事實上已經在有意識地引導人們這樣做。其實,這也是減少重名最為有效的辦法。為此,我們不妨算一筆賬。如根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教育部、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的 《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 ,我國目前使用的文字只不過7000個,且不說這些文字並非都適合用於起名,假定都能作為起名用字,同一個姓氏中一人用一個,也只能保證7000 人使用。實際上,一些大姓的人口已接近一億,我國的總人口也是7000 的近20 萬倍。因此,如果人們仍舊保持起單名的習慣,只會使重名的人越來越多。而如果改起雙名或者字數更多的名字,則可以大大減少起名重名的機會。如仍以可用起名的漢字7000 個計算,7000 個字兩兩搭配,至少可以組成4900 萬個詞組,是7 000 字的7000 倍。如果這4900 萬個詞組都用於人名,對減少同名人的作用顯而易見。目前我國一些戶籍管理部門之所以要限制人們起單名,要求為新生兒報戶口時至少要起雙名,與姓氏一起構成三個字或者以上的姓名,目的也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