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取名叫“關卡”
眼下,以色列軍隊正在加沙等地大肆清剿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為有效剷除巴激進分子發射火箭及賴以藏身之地,切斷加沙南部偷運武器的渠道,以軍不但炸毀民房,摧毀田園,而且連加沙通往埃及的惟一通道———拉法關卡也關掉了。這給加沙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釀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7月31日,一個打算由埃及通過拉法關卡入境的巴勒斯坦孕婦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後,終於忍不住了,她肚子裡的孩子比預產期早了好幾天呱呱墜地。望著在晨曦中仿佛抗議一般陣陣啼哭的早產兒,望著和自己一樣在這荒天野地守候了兩個星期而仍回家無門的同胞,這位名叫穆娜的年輕母親鼻子一酸,突發靈感,宣布為孩子取名“關卡”,以永誌不忘這段屈辱的經歷。
將新生嬰兒取一個如此充滿衝突氣息的名字,乍聽不可思議,但想想,如果不是受夠了等待中的痛苦,如果不是對發生的一切有著難以表述的切膚之痛,大概是不會輕易這樣做的。拉法位於加沙最南端。都知道加沙貧窮,那裡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以色列的1/20,可加沙本身也不平衡,北部和中部相對好一些,南部則是一派荒蕪景象,座座難民營,昭示著生活其中的難民悲慘的窘境。拉法關卡就位於這樣一片貧瘠之地。
和穆娜終日為伴的,是3000多名巴勒斯坦男女老少,尤以婦女為多,他們大都是從埃及就醫、探親、工作和學習歸來,或者從其它阿拉伯國家取道埃及,準備返回老家。沒想到,局勢發展急轉直下,他們被滯留在了距家園一關之隔的地方。關卡設施簡陋,只有一間破舊的“等候室”,容納不了多少人,多數人只好以天當被,以地作床,在沙漠地上苦苦煎熬。
根據巴以達成的奧斯陸協定,拉法關卡應該每天24小時開放,可是巴以衝突爆發後,變成了每天開放8至12個小時,而今年3月以來,以軍對進出拉法關卡的巴勒斯坦人做了更多限制,即每天不得超過300人,且中間還隨時關閉。然而,像這次這樣,一下子關閉半個月,而且現在仍沒有開放的跡象,則還是頭一遭。
以軍給出的理由是,有情報顯示,恐怖分子正打算通過在拉法關卡的下面挖地道偷運武器,可巴勒斯坦人說,此邊關長不過50米,不知地道怎么個挖法?挖了又有什麼作用?
實際上,拉法邊關吃緊,只不過是巴勒斯坦形勢緊張的一個縮影。穆娜其實也不是第一個以出生地來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的婦女。此前,就有幾個在約旦河西岸以軍哨卡前同樣因為等候而早產的婦女,將自己剛生下的孩子取名“哨卡”。箇中辛酸,如出一味。
就在筆者要結束此文時,傳來訊息:埃及外長阿布·蓋特對拉法關卡大量巴勒斯坦人露宿曠野表示關注,已與以色列交涉,要求以方出於起碼的人道主義考慮,早日放這些人返回家園。而此間有媒體稱,對蘇丹達爾富爾人道危機,美國不惜推動安理會興師問罪,而對同樣是人道主義危機的拉法關卡以及它的製造者以色列,它怎么就如此三緘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