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周公解夢 » 解夢文化 »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性、謊言和錄像帶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性、謊言和錄像帶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性、謊言和錄像帶

近代第一個開始對夢進行系統研究的人是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出生於奧地利帝國摩拉維亞(今捷克)弗萊堡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1881年,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在隨後的10年中,他在一個精神病診所行醫,個人開業治療經神病,同時致力於生理學的研究。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思想是逐漸發展起來的。189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論著《歇斯底里論文集》;他的第二部論著《夢的解析》於1900年問世,這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1938年納粹入侵奧地利,由於弗洛伊德是猶太人,他害怕受到迫害,於是不顧82歲高齡逃往倫敦,1939年9月23日在那裡因癌症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對心理學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強調人行為中的無意識思維過程極為重要。他證明了這樣的過程如何影響夢的內容,如何造成常見的不幸,如口誤、忘記人名、致傷的事故,甚至疾病。弗洛伊德創造了用精神分析來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統地論述了人的個性結構學說,還發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學學說,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我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動搖。

弗洛伊德論述夢這一問題的第一部著作是《夢的解析》,於1899年完成,這本書包含了弗洛伊德的釋夢方式。雖然弗洛伊德的有些理論讓人難以接受,但他釋夢的著作卻是我們現在都在汲取知識的寶庫,並將其看做研究夢中世界的寶典。即使那些已背離了這條道路另闢蹊徑的人,對他的著作也都肅然起敬。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構成可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與生俱來的本能衝動所組成的,是貯藏心理能量的地方,它依快樂原則行事。自我是現實化了的本能,是在現實的反覆教訓之下,從本我分化出來的一部分。超我也稱理想自我、自我典範,是從自我中發展出來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從自我中分化的能進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部分。它被認為是人格中最後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它是一切道德準則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監督自我的行動。

夢的實質,就是“一種願望的滿足”。欲望雖然被壓抑在無意識(潛意識)中,但它仍在不自覺地積極活動,尋求滿足,由於在意識的門口有“檢察員”——超我的檢查作用而不能得到滿足;但是,當人們在睡眠的時候,由於檢查作用的鬆懈,無意識(潛意識)中的欲望得以繞過超我,並以化妝(即偽裝)的方式乘機闖入意識而成夢。所以,就是夢的內容,也並不是欲望的本來面目,還得加以分析和解釋,才能尋得真正的根源。

弗洛伊德創造了兩個名詞——“顯夢”和“隱義”。所謂顯夢,類似於假面具,是“夢所敘述的東西”、“夢的外顯的內容”。所謂隱義,是假面具所掩蓋的欲望,是“那種隱匿的我們只有通過觀念分析才能達到的東西”,是“內隱的夢的思想”。做夢好比編造謎語,顯夢是謎語所說出來的內容,即謎面,隱義即謎底。這樣,弗洛伊德就把夢境分成為兩個部分——顯夢和隱義。

弗洛伊德是如何解夢的呢?

首先是“性”,就性的發展變化而論,弗洛伊德認為是本我在起作用。因為性是人類最強烈的樂趣之一,所以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論是,在大多數特定的環境中,性都是人類最重要的驅動力。弗洛伊德並沒有把性局限於生殖器的體驗,而是把一切產生樂趣的事物都囊括進這樣一個包羅萬象的性慾觀裡面。衡量一切體驗和感情相互作用的基礎,是看其能否推動我們靠近或遠離滿足我們的享樂需求。

其次是“謊言”。弗洛伊德總是說自我和超我是最缺乏坦誠的,只有本我是坦誠的,但它卻被前兩者壓抑了。本我和超我經常處於衝突之中,自我就成了和事佬。所以具有強烈自我的人往往被看作是“恪守中庸之道”的人。最健康的人能使本我、自我和超我完美地結合,為的是讓三者中任何一方都能和其他兩方面和睦相處,有福同享。最不健康的人就不能使三者和諧地結合起來,所以本我、自我和超我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與其他兩方面和睦相處而共享樂趣。這就是“謊言”變得重要的根源。性格中最需要補償的一面,往往試圖在睡夢狀態中操縱其他兩個方面,在潛意識中實現在清醒狀態無法實現的目的。

最後是“錄像帶”。弗洛伊德總愛在某種程度上把大腦比做一塊海綿。他認為最早的童年經歷都被大腦記錄下來,保存在記憶中,為的是解釋日後生活中的事件。在弗洛伊德看來,一個夢就是經過改編的童年生活中的一幕,然後使之演化為成年的體驗。

弗洛伊德認為,夢有些像謎語和七巧板。為了理解夢,弗洛伊德鼓勵在夢中意象和清醒意識之間使用自由聯想方法。他希望通過這種方法,捕捉已經投射到潛意識世界裡的各種微妙含義和衝突,從而解析夢境。